科学共同体岂能沦为武侠的江湖

作者:科技日报 评论员 时间:2018-08-23 点击数:

2017“未来科学大奖”得主许晨阳离京飞赴MIT执教前接受专访时谈到,当今国内学术界,比学风浮躁、学术不端“更严重的问题,是对年轻人支持不够”。

这位“80后”数学家说得很委婉,相比学界“对年轻人支持不够”的现状,远不够犀利。“年轻人为申请各种项目耽误太多时间”和“在学术管理层面机会太少”,说出了两个显而易见的事实,却只是问题的表象。

科学共同体和其他社会各界一样,上承下继、新老交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。理想中的人才梯次是,新老搭配,将老科学家的经验积累、大局观平衡性好的厚度,和年轻人的异想天开、有激情敢试错的锐度,都发挥到极致,才有利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更早、更快打开局面。实践中,数十年来,老一辈科学家中不乏既身体力行、老当益壮,又甘当人梯、为后来者提供“巨人肩膀”的典范,他们的道德文章令人高山仰止,令科学共同体心悦诚服。但不可否认,资历仍是现实中一堵厚重的“墙”,多少年轻的有志者、有智者曾经或正在受阻于此;尤其是涉及学术评议、资质审定、立项核准等“学术权力”的场合,年轻的面孔在委员会、专家组中十分罕见,资历、名望、头衔这种“外在的东西”更被看重;更有甚者,把资历、名望等玩转到家,成为“学界一霸”乃至“学阀”,在其身影笼罩下,学生后辈当“苦力”、受压制、被圈子固化等,虽属少数人、具局部性,却是一种现象级的存在。崇高的学术殿堂,似乎沾染上了几丝江湖的习气。

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,根深蒂固、无可救药的门户之见、山头主义,和毫无来由的“越老越厉害、越老越精进”,是两个显见的江湖通病。按照常识,技艺增进跟年龄增长可以是正相关关系;但年老而体衰,却是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。老人跟年轻人玩“智斗”,可能赢;玩力拼,一定输,哪怕是传说中的“内力”。当然,武侠小说看也就看了,不必当真;可是,科学共同体又岂能沦为类似武侠的江湖。

当然,讲资历、重名望,不限于学术圈、科技界,也不限于我们国家。但正如许晨阳以自己在美国读博士、做博士后的经历所言,“那边的年轻人跟那些更资深、更有名望的地位相对比较平等”,这跟我们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获得的观感是一致的;而我们,离一个年龄档次搭配合理、老中青积极性全员激发、效率公平性均衡兼顾的科研人才队伍,尚有不小的差距。

老一辈科学家的求实、奉献精神,扎实、严谨学风,是一笔宝贵的财富,值得世代永传;但这不应成为阻碍年轻一代学人更多崭露头角、更快脱颖而出的理由,更不应成为既得利益者、既得名望者把持学界、固守门户、固化利益的借口。创新需要年轻人的好奇和冲动,需要接受新鲜事物的意愿和能力;而随年龄增长的惰性和迟钝,却是作为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人都在所难免,否则就不会有“长江后浪推前浪”的说法。给年轻人更多机会,需要老科学家、尤其是身处关键岗位老科学家的“担”,担当责任,担当义务,有时还要担当风险;更需要老科学家的“放”,放弃一些职位,少刷一些存在感,乃至放弃一些利益,放手让更年富力强的人来干。

版权所有:安庆师范大学机关党委

地址:安徽省安庆市集贤北路1318号

联系电话:0556-5300038